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银鲫“鳃出血病”预防措施与实施效果的报告(图)

银鲫“鳃出血病”预防措施与实施效果的报告(图)

发布时间:2016-05-09 11:30:07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154)  评论:0   赞:0
[导读]我国苏北地区人工养殖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的“鳃出血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的特点,为了维持该地区银鲫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为养殖业者提供对该病有效的预防措施。已经有人提出,银鲫的…

  我国苏北地区人工养殖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的“鳃出血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的特点,为了维持该地区银鲫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为养殖业者提供对该病有效的预防措施。

  已经有人提出,银鲫的“鳃出血病”是由金鱼造血坏死病毒(goldfishhaematopoiticnecrosisvirus,GFHNV)所致。对于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毒性疾病,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对这类疾病进行预防,是控制这种疾病在养殖银鲫中快速蔓延、减少养殖业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

  预防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的技术措施虽然比较多,但是,归纳起来就是三个方面,即生态预防、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为了避免因为“鳃出血病”暴发导致水产养殖效益下降,我们以江苏射阳和大丰的裕达水产养殖基地为试验基地,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疾病的技术措施,经过一个养殖周期的实施,结果证明了这些技术措施对于预防银鲫“鳃出血病”是有效的。

  采取的预防措施

  1、改单养银鲫为混养

  将射阳和大丰的裕达水产养殖基地过去单养银鲫的6000余亩养殖水面,分别改为银鲫与二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混养、银鲫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混养等混养的方式。

  2、投喂免疫增强剂

  坚持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在银鲫“鳃出血病”流行之前定期投喂,以增强养殖银鲫自身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提高抵抗病毒性病原感染的能力。

  3、精选高效药物

  针对寄生虫和分离的致病菌株,利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对市场上购买的消毒剂、抗菌和杀虫剂等各种渔用药物,通过对致病菌和寄生虫的药物敏感试验,对其质量进行检测和筛选,保证了购买的药物在水体消毒、抗病和杀虫过程中获得良好效果。

  4、避免应激性刺激

  改变过去每隔10-15天就在池塘中泼洒杀虫和消毒药物的习惯做法,通过监测养殖动物体内、外病原体的数量后,再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消毒剂或者杀虫药物。

  5、改喂膨化饲料

  对银鲫和草鱼投喂膨化饲料,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减少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二、获得的实施效果

  1、通过改变养殖模式,避免了疾病风险并提高了养殖效益

  因为过去实施的是单养银鲫,曾经发生了严重的“鳃出血病”而导致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今年改单养银鲫为银鲫与二龄草鱼、银鲫与凡纳滨对虾混养后,由于单位面积内单品种的养殖密度大幅度下降了,在全年的养殖过程中,无论是银鲫,还是草鱼或者凡纳滨对虾均没有发生重大疾病。不仅避免了因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且也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我们推测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混养减少了单位面积内敏感宿主,导致病原传播的机会相对下降了的缘故。同时,由于不同品种的混养,达到了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和改善养殖对象生存环境的目的。

  2、免疫增强剂的使用,提高了鱼体自身的抗病力

  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水产动物自身的免疫功能往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可以增强养殖鱼类自身抵抗各种病原体感染的能力。由于养殖鱼类自身抗病能力增强而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与危害,不仅避免了因疾病死亡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也因为减少了治疗疾病的药物、人工费用等而大幅度降低了养殖生产成本。

  3、验证药效后再用药,提高了渔用药物的使用效率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渔药市场上销售的渔药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等各种问题,养殖业者即使选用同类药物也可能因为其质量不同而难以达到理想疗效。此外,如果在不知道病原体对药物敏感性的前提下就使用某种渔用药物,实质上是与盲目用药或滥用药物没有本质区别的!因为药物的剂量使用不准确,不仅不能抑制和杀灭其病原微生物,反而会导致其产生耐药性。为了检测渔用药物的质量和病原体对药物的感受性,我们通过建立起来的微生物实验室,对拟采购的渔药首先在实验室进行杀菌、杀虫试验,比较各种拟购药物的质量后再决定采购质量上乘的药物。由于保证了购买药物的质量,同时,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也明确了致病菌(虫)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所以,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时就可以真正做到“对症用药”,而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治疗疾病效果,也因为避免了盲目用药而减少了经济损失和药物对养殖水体造成的污染。

  4、有的放矢用药,减少了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应激性刺激

  为了避免致病菌和寄生虫产生抗药性,杀虫药和抗生素是不能作为预防药物使用的。尤其是我国的渔用杀虫药大多是由农药转化而来的,过多地使用杀虫药物对养殖水域的污染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目前,在水产养殖业界流行的“治病先杀虫”、“每隔10天左右要在养殖池塘中杀虫一次”的做法,其实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坚持常年定期检查养殖鱼类体内、外寄生的寄生虫数量,同时,定期采样分离鱼体内致病菌株并检测其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状况。做到了根据养殖鱼体上寄生虫的数量,参照水温与季节的变化趋势慎重使用杀虫剂,根据各种病原菌对药物感受性的变化,科学选择和使用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不仅大幅度减少使用抗菌药物和杀虫剂的次数,也避免了致病菌和寄生虫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的问题。正是由于大幅度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也就减少了药物对养殖鱼类的应激性刺激。

  5、投喂膨化饲料,有效降低了饵料系数和水质污染程度

  改用膨化饲料替代过去的颗粒饲料,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饲料的损失、降低了饵料系数、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残饵对养殖水体造成的养殖“自家污染”。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