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据悉,人工增殖放流是确保鱼类资源良性循环、补救自然繁殖不足的重要手段。近日来,为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博斯腾湖鱼类种群结构,新疆博湖县积极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方式,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等措施,加快推进博斯腾湖渔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改善博斯腾湖鱼类种群结构,10月18日,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据了解,今年博斯腾湖计划增殖放流草鱼、鲢鱼、鳙鱼大规格鱼种300吨,投入资金320万。
据悉,人工增殖放流是确保鱼类资源良性循环、补救自然繁殖不足的重要手段,可增加博斯腾湖水生生物资源量和群体的数连保持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鱼类种群结构调整,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截止目前,博湖县已增殖放流50吨,增殖放流活动将于11月20日结束。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具有丰富的饵料资源,渔业潜力巨大,其浮游动物鱼产潜力为13477吨,浮游植物鱼产潜力为34104多吨,适合各类鱼种生存。据了解,为保持博斯腾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早在1962年,博湖首次引进草鱼、鲢鱼、鳙鱼等鱼类苗种,1980年开始繁殖、培育草鱼、鲢鱼、鳙鱼等各类鱼种并进行投放。近三来,共计向湖区投放800余吨草鱼、鲢鱼、鳙鱼大规格鱼种。
近年来,由于受开都河流程、流速等因素的影响,草鱼、鲢鱼、鳙鱼等品种不能自行产卵。为此,博湖县积极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方式,不断增加博斯腾湖水生生物资源量和群体数连保持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等措施,加快推进博斯腾湖渔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