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2011年起,无锡锡山区在实施新一轮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注重根据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一批景观工程。几年间,全区已在110多个河塘共计放养12多万尾红鲤鱼、红鲫鱼等,使村庄呈现碧水红鱼的欢乐景象,这里已被当地居民称为乡村版的“花港观鱼”。
近日,锡山区东北塘街道梓旺社区北兴塘公园富村里河边的栈桥上人头攒动,从周围村庄出来散步的许多居民都会在此停下脚步,或观看河中红鲤鱼自由自在地游弋,或向鱼儿投食让其争抢逗趣。而在过去,这条河浜中流淌的是又黑又臭的污水,鱼虾基本绝迹。3年前,当地对这条河道进行彻底清淤更换水体,并随即放养了千余尾红鲤鱼。如今,这里已被当地居民称为乡村版的“花港观鱼”。
富村里河的变迁,得益于锡山区推进的景观河道改造工程。自2011年起,该区在实施新一轮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注重根据群众意愿,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一批景观工程。几年间,全区已在110多个河塘共计放养12多万尾红鲤鱼、红鲫鱼等,不仅起到去除水中污染、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而且使不少村庄呈现碧水红鱼的欢乐景象。
由普通河道变身“花港”,锡山区派出专家到几百个村庄科学指导河道整治,使之适合放养红鲤鱼。许多河道在完成清淤轮竣的基础上,都尽量基本保持河道的原始形态,禁止截弯取直,以保护河道内水草、沙洲。
几年前,东港镇湖塘桥村西庄河虽经多轮清淤,但每到夏天,由于河塘中枯枝、落叶等出现腐烂,水生浮游生物增多,河水常变成红褐色。去年春天,当地居民尝试在河塘中放养了1500多尾红鲤鱼后,河水已变得越来越清澈,蜿蜒曲折的河塘两岸又可闻见妇女们的捣衣声。“这些变化都有红鲤鱼的功劳。”该村农妇蒋美娟告诉说,尤其让她高兴的是,因为河中已有越来越多可供欣赏的红鲤鱼,大伙的行为也从此变得文明了,“现在别说电鱼炸鱼现象没了,临河人家的生活垃圾也不再倒入河中了。”
最近,锡山区又启动实施80条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按照“先截污、后清淤”的原则,该区计划在年内至少建成9条示范河道的基础上,更高起点地打造3至5处各具特色的观鱼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