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惠农网
惠农资讯
当前位置:
资讯首页>
热点资讯>
黑龙江哈尔滨首次全人工繁殖鲟鱼成功剖腹产繁育10万卵子

黑龙江哈尔滨首次全人工繁殖鲟鱼成功剖腹产繁育10万卵子

发布时间:2016-05-09 10:32:49   来源: 用户投稿  采编:    阅读:(368)  评论:0   赞:0
[导读]【导语】哈尔滨市近日首次成功实施施氏鲟全人工繁殖——通过对人工饲养的鲟鱼亲鱼实施“剖腹产”,共繁育施氏鲟受精卵10万粒。目前这10万粒施氏鲟受精卵正处于孵化阶段。孵化出的鱼苗经过人工培育后,将用于市内各示范…

  【导语·哈尔滨市近日首次成功实施施氏鲟全人工繁殖——通过对人工饲养的鲟鱼亲鱼实施“剖腹产”,共繁育施氏鲟受精卵10万粒。目前这10万粒施氏鲟受精卵正处于孵化阶段。孵化出的鱼苗经过人工培育后,将用于市内各示范基地进行养殖示范和后备亲鱼的选育,剩余部分则投放松花江做资源增殖。

  从市农科院获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分院近日首次成功实施施氏鲟全人工繁殖——通过对人工饲养的鲟鱼亲鱼(即种鱼)实施“剖腹产”,共繁育施氏鲟受精卵10万粒。据悉,此次全人工繁殖的施氏鲟已10岁,其“母亲”是2004年5月在松花江肇源江段捕获的野生施氏鲟。

  施氏鲟是洄游性鱼类,性成熟后洄游至繁殖地产卵。人工养殖的施氏鲟因为无法洄游,即使体内卵子成熟也不会产卵。为实现人工繁殖,很多鱼都能通过人工挤压使亲鱼排出卵粒。然而鲟鱼却不行。

  10分钟取卵一针缝合

  很早以前,人工繁殖鲟鱼是一部“血泪史”——人们直接剖肚取卵,亲鱼产后都难逃一死。哈尔滨市农科院水产分院近日对这尾10岁龄雌鲟鱼实施了剖腹产手术。

  鲟鱼对空气的承受性不错,手术取卵全程在空气中展开。下刀位置选择在鱼鳍上方的腹部,这里血管分布比较稀疏出血会很少,刀口的大小则依据亲鱼的排卵情况而定。这尾鲟鱼排卵量很好,刀口只有1厘米。考虑到刀口较小且麻药对亲鱼有副作用,此次手术过程未打麻药。

  通过剖腹,亲鱼顺利产出10余万粒鱼卵,技术人员只对创口缝合了一针即将其放归饲养池,整个手术取卵过程不到10分钟。手术人员说,为保障亲鱼健康,术后连续三天为其打消炎针,并涂抹消炎药。此次手术是24日进行的,如今已过去4天,目前亲鱼状态良好。

  孵化出的鱼苗将部分投放江中

  据介绍,目前这10万粒施氏鲟受精卵正处于孵化阶段。孵化出的鱼苗经过人工培育后,将用于市内各示范基地进行养殖示范和后备亲鱼的选育,剩余部分则投放江中用于松花江施氏鲟资源增殖。

版权申明:“惠农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全部或部分使用、转载、摘编、传播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须注明“来源:惠农网”。凡违反本条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惠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