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湖北洪湖市燕窝镇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探索绿色水产养殖,全力打造绿色水产养殖金字招牌,据悉,该镇早在2008年即已取得湖北省农业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水产品地》及相关证件,该镇生产的水产品依靠这一金字招牌畅销全国。
塘中碧波荡漾,草鱼抢食青草的嚓嚓声清脆悦耳,白莲不时跃出水面;岸上苏丹草郁郁葱葱,随风起伏。这是燕窝镇大力推广绿色水产养殖所呈现出来的一幅如诗如画的农家美景。
燕窝镇是洪湖市水产养殖大镇,有水产养殖水面2万多亩,多年来,一直是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传统养殖模式是以大量投放鱼饲料为主、少量投放青草为辅,大量施用氮氨、磷肥。这种养殖模式有很大的弊端:使水质变坏,造成水体污染,恶臭难闻,极易翻塘;鱼病多发,难以防治;鱼体中含有激素,鱼药超标,鱼肉疏松,味同嚼蜡。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更加青睐绿色安全、品质优良的食材。传统的养殖方式也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探索绿色水产养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水产品,成了燕窝镇水产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该中心走出去、请进来,多次组织养殖户到外地参观学习,请水产养殖能手、专家教授传经送宝,改变了养殖户的传统养殖观念。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逐渐探索出一条绿色水产养殖新模式:全年以投喂青草为主,仅在初春和十一月份无草季节投喂玉米、麦子,尽量少用或完全不用鱼饲料;施用生物菌肥或发酵后的猪粪。这一新的养殖模式给该镇带来了新的养殖面貌:鱼塘水质清澈,鱼的体质增强,患病几率大大降低,生长较快,产量提高25%,经济效益可观,且鱼肉不含激素,味道鲜嫩,草鱼体型优美。该镇民河村、边洲村是这一新养殖模式的积极实践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两村的养殖面积都在1500亩以上,每亩草鱼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成品个体重8斤以上,15斤的也不鲜见;每亩白鲢产量达到400公斤以上,个体重3斤以上。民河村德鹏水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刘兰平高兴地对笔者说:“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搞绿色养殖,我们养殖的“四大家鱼”免检进入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绿色养殖为养殖户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投资与收益比达到1:1,甚至1:1.5。绿色水产养殖成了我们的金字招牌。”
据悉,该镇早在2008年即已取得湖北省农业厅、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水产品地》及相关证件,该镇生产的水产品依靠这一金字招牌畅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