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减少
去年同期部分卖难的蔬菜今年种植面积均有所减少。去年夏季,北京及周边地区生产的芹菜、莴笋、菜花(包括实心菜花和青梗散花)、大白菜、圆白菜、尖椒、柿子椒等蔬菜,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卖难现象,个别品种的蔬菜地头价格甚至不足以支付农户的生产成本。这些蔬菜的夏季供应地,主要集中在河北北部的张家口、山西北部的大同、内蒙古中东部的赤峰,去年卖难的蔬菜,今年均有所减少。因此,从今年5月份开始,这部分蔬菜的供应表现偏紧趋势,市场价格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涨幅。
天气影响明显
不容忽视的厄尔尼诺气象条件有可能加剧部分蔬菜供应偏紧的趋势。今年世界多地表现出厄尔尼诺现象,我国大陆地区在今年夏季也有可能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比如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北方地区高温干旱。
北京的供应地主要依靠北方冷凉地区,如果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对蔬菜的生长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使得原本已经减少种植面积的蔬菜在供应能力上继续减弱。比如土豆,我国北方地区生产的土豆,亩产与年降水量是正比的,特别是年降水量在150-350mm地区,降水量越高亩产越高,高温干旱则会造成减产。
倒春寒的影响还在继续。今年4月份,华中、华东地区出现气象学意义上的“倒春寒”,5月中旬,华北地区出现轻度倒春寒。这种异常天气,对当期蔬菜供应已经造成影响,而且对近期蔬菜供应的影响仍在继续。
华北地区出现的轻度,使得部分蔬菜的上市期有所推迟,蔬菜供应的衔接出现断茬现象。在5月中下旬这种断茬现象表现比较明显,比如圆茄、西葫芦,价格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高位。
尽管蔬菜供应有可能出现偏紧趋势,但这是相对的。今年夏季蔬菜供应满足需求没问题,这里所说的偏紧趋势是相对于去年同期而言。去年同期蔬菜供应宽松,今年适度偏紧是比较正常的市场现象。
大小年现象
市场人士对近年来蔬菜供应量的监测发现,某些夏季冷凉地区的自2008年以来,出现逢双年份供应量较宽松;逢单年份供应量偏紧的现象。今年是逢单的年份,会不会继续进入前几年形成的套路,还需进一步观察。如果今年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大小年现象,那么,就需要业内人士认真思考并加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