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草鱼病害
进入5月份后随着水温逐渐上升,投饵量的增加,水体肥度不断增加,水中浮游生物的代谢产物、生物残骸及鱼的粪便等不断积累,水体溶氧量下降或偏低等易造成致病菌、寄生虫等大量繁殖,致使草鱼病害频发。
一是要加强预防。按照发病季节及时内服药饵3-5天,以增强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切忌等到草鱼发病了才去用药,因为草鱼发病后不吃料。
二是适当调节草鱼的生长速度和体质。适量投喂青草,日投喂量为草鱼体重的1-5%;在高温期及发病期适当减小投饵量(减小1%即可,切勿减小太多,以免造成草鱼体质下降太快)。
三是保持最佳水体溶氧量。晴天时中午多开增氧机、夜间早开增氧机或抛撒增氧剂,以减小饲料对草鱼肠道的压力,提高草鱼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残饵、粪便对水环境的污染。
四是及时调控水质。平时做到15-20天加(换)水1次,高温季节7天加(换)水一次。定期净化水体和改良底质,即先用净化水体类药物净化水体,2-4小时后用底改类药物改良底质,2天后以益生素持续活化水体,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死藻、残饵、粪便等有机杂质的积累,使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左右,氨氮、亚硝酸盐等理化因子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五是病害防治。草鱼一旦发病,要根据当时的水质、体质、病源等情况,彻底分析发病原因,综合考虑用药方案。在使用外用药前2-3天,一定要适当内服药饵,以增强鱼体对病源生物、药物及不良水环境的抵抗能力;使用外用药时,可用广谱性杀虫类,以最大限度地将体表寄生的车轮虫、指环虫、锚头鳋等虫体全部杀除,并在第二天以消毒药进行水体消毒;使用外用药后2-3天,可选择性地改善水体和底质,以巩固疗效。六是轮换用药。在使用鱼药时要轮替用药,任何一种药物长期使用都会出现耐药性。在用药时要对症下药,切记自作主张地拿药来敷衍了事,要么药量不足,要么用药期过短,避免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