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生猪养殖圈子里,北郊镇永兴村1组的张泽洪因养猪技术过硬,成为圈里公认的养猪能手。
然而,别看现在的张泽洪说起养猪技术头头是道,但12年前的他却对养猪一窍不通。
摸透技术降低风险收益增多
没养猪前,张泽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虽然普通,但闲暇时,他喜欢和朋友一起谈天说地,偶尔探讨一番农业发展趋势。
2002年,与朋友的闲聊中,张泽洪对市场前景广阔的生猪养殖业产生了浓厚兴趣。未有过多思量,敢闯敢拼的他一头扎进了养殖行业,开始整日与猪打交道。
没想到,头一遭出手便损失惨重。“一开始不懂技术,猪仔病的病,死的死,亏了不少钱。”吃了亏才知道技术的重要性,这次经历让张泽洪下定决心要摸透养殖技术。
张泽洪买书籍资料研究,请教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养殖培训。理论扎实后,他就长时间呆在养殖场内,观察猪仔生活习性,了解其生理结构和生长状态,实践养殖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身的努力钻研下,张泽洪的养殖技术得到了质的提升,他繁育养殖的猪仔存活率日渐提高。与最开始进行生猪自繁自养时20%的成活率相比,目前他的生猪成活率已达到90%。
“一头成品猪,投入在1200元~1500元,可获利润100元~200元,如果一头猪因病死亡,往往要十头猪的收益才能回本,生猪死亡是养殖户最担忧的问题。”张泽洪说,减少生猪死亡率,养殖技术和系统化管理十分重要。技术摸熟了,管理到位了,养殖户面临的市场风险才会减少,收益才能增多。
扩大规模走现代养殖之路
“养殖场有值班室,还有消毒室、消毒池等,不管任何人,都要经过消毒才能进入养殖场内。”在张泽洪的带领下,笔者走进了他正在建设的标准化养殖场。
这个养殖场是雨城区34个灾后重建优质肉猪产业基地之一,按照现代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要求进行建设。
养殖场内,用于建设圈舍的土地已开挖平整,一个1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主体完工,另一个200立方米的沼气池已完成开挖作业。为了方便施工,进入养殖场的道路已基本硬化,养殖场四周还用烧结砖砌好了围墙。张泽洪介绍,整个养殖场仅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40余万元,养殖场全面建成预计将花费120余万元。
张泽洪投入的并不仅仅是资金,更是自己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的决心。“现在,成都周边地区的生猪养殖场纷纷关闭,这对与成都接壤的雅安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灾后重建,市、区两级农业部门对生猪养殖产业高度重视,多次组织活动推进生猪养殖业发展,这对养殖户来说,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张泽洪分析,生猪养殖产业已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企业投入资金相对少,抵御风险能力强,将是未来生猪养殖产业的主力军。
“新养殖场占地5亩,将修建5栋标准化圈舍,年出栏成品猪可达3000头。”张泽洪介绍,新养殖场将在今年10月底主体完工,明年初投入使用,“虽然先期投入资金大,但有技术的保障,养殖场投产后很快便能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