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烂鳃又称“乌头瘟”。本病是最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且常与肠炎、赤皮病并发,使病情复杂化,成为通常所说的“草鱼三病”。病鱼离群独游,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或不吃食,体色变黑,尤其头部乌黑,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往往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上的粘液增多、鳃丝肿胀,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鳃的某些部位因局部缺血而呈淡红色或灰白色;有的部位则因局部淤血而呈紫红色,甚至有小出血点。在病变鳃丝的周围常粘附着坏死脱落的细胞、粘液、柱状嗜纤维菌和水中各种杂物,鳃的边缘色泽常变淡,呈“镶边”状。此病由鱼害粘球菌引起,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鳊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尤其以0.1—1斤之间的草鱼种发病率、死亡率最高。每年的4—10月为其流行季节。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菌污染的水及塘泥。感染是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引起的,鳃受损(如被寄生虫寄生,或受机械损伤)后特别容易感染,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