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珍溪镇位于涪陵区东北部,比邻丰都、长寿、垫江三县,素有涪陵“鱼米之乡”的美称。在珍溪镇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成立前,虽然当地水产养殖户众多,但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且大多都是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的养殖模式,每亩水面的含金量很低,也在一定上程度影响了现代水产业的发展。
珍溪镇位于涪陵区东北部,比邻丰都、长寿、垫江三县,素有涪陵“鱼米之乡”的美称。在珍溪镇水产养殖专业技术协会成立前,虽然当地水产养殖户众多,但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且大多都是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的养殖模式,每亩水面的含金量很低,也在一定上程度影响了现代水产业的发展。如今,在协会的带动下,养殖户逐步更新观念,运用科学技术,使用新的养殖方式,协会会员辐射到周边11个乡镇,发展会员126名,带动农户379户,养殖面积2170亩,会员平均人纯收入达11897元,高于全区农民平均收入(8998元)的 30%以上,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协会自成立以来,坚持科学规范管理、合理运作,以提高技术服务为宗旨,以提高会员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大力宣传、推广、普及淡水鱼的生态养殖技术,在带领广大会员,依靠科技致富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良种良法加示范,科普之花遍地开。协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培育适销对路的养殖新品种。协会首先对新品种进行试养了解其生物特性、掌握养殖技术,测算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在新品种试养成功后进行示范推广,组织会员观摩学习和技术培训;等到会员养殖经验和技术全面成熟时,再进行大面积养殖,以保证会员经济利益。
形式多样抓科普,提升素质显成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协会以技术培训为抓手,努力提高会员的科学知识、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协会拥有现代化网络培训室,常年以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一是每年邀请西南大学的水产专家,以举办培训班和讲座等形式向会员传授新技术、新信息和使用技能。3年来,累计举办培训班16期,发放科普书籍1132册,培训会员821人次。二是邀请市、区水产站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传授养鱼经验、养殖技能,帮助会员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还组织会员到区外养育基地参观学习等。
创新模式谋发展,谱写协会新篇章。协会以科普为依托,努力发展、推广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以追求养殖品质为宗旨,走生态环保新型农业发展之路,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协会根据不同鱼类的习性,推广不同的养殖模式,如以草鱼、武昌鱼、长江胭脂鱼等草食性鱼类为主就推广“种草养鱼”模式;以甲鱼、鲶鱼、江团等肉食性鱼类为主就推广“以鱼养鱼”养殖模式,以提高鱼类品质。科学合理搭配养殖品种,以提高养殖水体空间利用,发挥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放养规格,保证水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协会会长姚仕林介绍说,以肴建养殖场为例,目前以低密度中华鳖养殖为主,混养一定数量的黄颡鱼、武昌鱼、鲢鱼及鳙鱼等鱼类,利用不同的鱼类对水体空间的不同需求,进行多品种、低密度的生态养殖,使之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体系。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只投放新鲜的天然饵料(从长江捕捞的小鱼小虾),采用中草药配方预防鱼类疾病,并始终保持物种优胜劣汰,这样养出来的鱼、鳖无论营养、口感,还是体形、色泽都更接近于野生鱼。
创建品牌见成效,开拓市场好前景。协会在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提高会员养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协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养殖为抓手,积极打造了“碧溪”、“肴建”等水产品牌,稳步开拓涪陵区内中、高端水产品市场,同时成功开发重庆主城市场。目前协会高端水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协会会长姚仕林表示,目前协会水产品的市场前景很可观,但也不能为了追求产量盲目发展。协会将认真落实区科协的科普规划,进一步发挥“基层科普惠农兴涪行动”的独特示范作用,以科普为载体,以科技为动力,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努力使会员的养殖技术水平,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社会效益得到最大体现。协会未来两年的发展规划是:要求协会会员全面转变生产模式,以立体、生态、环保的要求养殖水产品,全面提升水产品质量;进一步进行市场调查,调整中高端鱼类的比例和品种,以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推广鱼、鳖混养等立体养殖模式,作为养殖效益增长点;逐步发展完善休闲渔业,培育开拓新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