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羔羊痢疾是由魏氏梭菌B型引起的一种急性毒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为特征。此病主要危害7日龄内的羔羊,可造成大批死亡。
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怀孕母羊营养不良.护理不当.产羔季节气候突变、羊舍阴暗潮湿等有密切关系。此外,哺乳不当、肌饱不均、接羔、育羔、是清洁卫生条件差等,也可诱发本病。传播源为病羔羊粪便,经消化道、脐带和创伤感染。
临床症状
病羔萎靡呆立、低头弓背、腹部下凹,后期粪内带血、肛门失禁。由于持续性腹泻,体温偏低,经1-2天死亡,个别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流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或神智昏迷,以死亡告终。
预防
(1)加强母羊妊娠后期的饲养管理,计划配种避开寒冷季节产羔,产房要保持清洁并经常消毒,冬季注意保温。产羔后尽量让羔羊吃上初乳,以增强抗病力。
羔羊出生12小时后,灌服‘仔畜保命液[杨树花口服液]2-3ml。
(2)给怀孕母羊注射羔羊痢疾氢氧化铝菌苗。
(3)搞好羊舍卫生。定期用‘金碘或’或‘新优碘’喷洒羊舍及周围环境保持羊舍干燥、温暖,做好接羔接生工作,保证适时哺乳。
治疗
1、肌注,‘双抗特效’【板蓝根注射液】稀释‘注射用头孢噻呋钠’粉剂,
灌服‘仔畜保命液’。
2,肌肉注射‘混感金刚’【氟苯尼考注射液】,灌封服‘仔畜泻必克’。